新闻资讯

拒绝躺平,这所国际学校助你打通全球升学路径!

发布日期:2021-09-01 10:55248 人

摘要

关于国际学校,不乏持续观望的家长,他们深知孩子教育无小事,因此,在国际学校的选择上,他们慎之又慎。国际教育真的比国内应试教育好吗,二者差别在哪?国际学校的师资会不会很水?国际学校的授课方式是怎样的?在国际学校上国内高中课程有优势吗?这些都是家长思虑再三的问题。


《教育面对面》邀请到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副校长刘炜老师,相信以下对话,能为各位家长在择校方面提供更多启发。


图片

刘炜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副校长

历史学科

  • 高级教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台北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

  • 曾任人大附中校长助理、人大附中历史教研组长

  • 海淀区历史学科兼职教研员、海淀区学科带头人

  • 所教学生许多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

  • 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北京市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

  •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分会理事、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

  • 北京市优秀团干部、海淀区青年师德标兵、青年岗位能手

  • 2018年作为教育界代表受邀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01


主持人:每位家长都希望帮孩子找到最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路径,新英才学校希望招收什么类型的孩子?也给各位家长提供参考。


刘炜:新英才学校的总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有世界担当的中国英才,具体包含几个维度,第一,我们希望学生有全球视野;第二,我们希望学生有担当,我们经常会说情怀、视野,但这些情怀和视野最终还要落实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小到个人、家庭的问题,大到一个组织甚至全世界的问题;第三,我们希望培养中华英才,未来我们的学生无论走到世界哪个地方,他始终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文化修养是中国文化的外显。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孩子没有中国文化的根和中华魂,他将来能够达到的高度和远度可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主持人:培养学生解决世界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新英才学校是如何做的?


刘炜:新英才学校是一所K12学校,如果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就进入新英才,到高中才离校,那这名学生在新英才会读15-16年的时间,每年我们也有这样的毕业生。


我们的一个理念是“15年一贯制”,“一贯制”的意思是我们希望对学生进行连续15年的培养,把学校爱与创造的文化根基融入到学生的培养中,如何融进去呢?我们会通过常规的教育教学来培养孩子的基本素养,课堂是所有教育理想实现的主阵地,虽然现在的育人场景很多,但我们始终相信课堂是最高效的育人场景。


课堂是一个承载体,它的内容是课程。相信很多人听过“赢在起跑线”这句话,这句话向大家传达的更多是焦虑,我认为人生没有起跑线,有的是转折点,我们在一贯制的15年中找到了6个关键的转折点。比如幼儿园到小学、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六年级到初一、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这些转折点,新英才在每个转折点上都推出了衔接课程。


我是学历史的,也是教历史的,我们学校的小升初衔接课程有6门,我讲授的课程是人文视野,不讲授内容,而是讲授方法,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探讨,比如北京人是不是北京人的祖先?从这个问题出发去讲授整个古人类的迁徙。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和严格的课堂管理,进而做到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


我们也会通过营造校园的艺术氛围来培养孩子,大家如果有机会去一趟,会发现新英才学校是充满艺术气息的学校。育人在于方方面面,孔老夫子曾说,一个人经常在鱼市里走动,就不会觉得鱼很腥臭。这就是环境同化的力量,我们相信一个好的艺术环境能够给学生提供心灵上的熏陶。


此外,我们也自主设计了研学行走课程,每年组织学生到外面去研学,我每年会带7年级的学生去徽州做研学,通过研学去感受中国的家文化,我会在胡氏宗祠里和学生摆上课桌,讲一讲中国人是如何把这么多人组织到一块的?这其中靠的就是一种文化纽带。


02


主持人:您刚说到去徽州宗祠里讲授家文化,作为一所15年一贯制的国际化学校,在这方面新英才学校是如何衔接的呢?


刘炜:很自然,国际化学校有一个“化”字,新英才学校并不是纯粹的国际学校,我们的学生还是以中国学生为主,我们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来办中国的教育。


为什么我会带7年级的学生去徽州研学家文化?其实在新英才,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研学主题。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家,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青春期,学生的青春期第一阶段表现就是叛逆,因为学生要建构自我人格,建构的过程中就要破除外在的权威。此时,我们想让学生去看一看在中国,家是什么,文化是怎样的一种纽带,它不仅是一个物质空间,还是一种精神信仰,所以我们开设家文化的研学课程,这也是新英才在教书和育人方面平衡得很好的原因。


图片


学校承载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顾名思义是知识的传播,而育人则是对人的托举和培养。离开知识的教育空谈育人,只能是空中楼阁,只谈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的培养,那么这所学校必然没有灵魂。


新英才学校一直注重教书育人,注重知识传授和人的培养,两者相结合,不管我们的课程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育人首先是我们的一个核心。


主持人:现在的家长普遍都会焦虑,一方面心疼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如果选择国际学校,家长想要的轻松和孩子的成绩之间还会矛盾吗?


刘炜:这确实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其实,压力对于个人而言,需要看它是正面的压力还是负面的,比如有的学生特别喜欢踢球,让他每天在外面训练5个小时,他不觉得累,但是如果你让他去担5个小时的水,他可能觉得很累。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有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压力,这可能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有的时候并不是学生不爱学习,而是选拔方式、评价方式未必是这个学生擅长的。


公立学校的出路主要在高考,目前高考虽然已经做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在分数这一块是不可动摇的。从整个的教育选拔和评价机制来看,虽然我们搞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要求分数不是唯一,但在选拔的时候,分数还是很重要,这就给学生一种压力,落在卷面上的东西必须要做好,78分和79分就是存在差距。


有的家长觉得国际学校轻松,但这个“轻松”是打引号的。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不同的地方,在于评价方式、选拔方式和学生的选择方式更加多元。以申请美国高校为例,学生肯定要考托福、SAT,要考一些AP课程,这些分数的确很重要,但它不是唯一的,学生还可以用文书、面试等方方面面去向一个高校证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多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学生有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可以把他的特长发挥出来,变成自己的升学优势。


如果学生对未来升学的高校有目标,比如像“牛剑哈耶普斯麻”这样的学校,那学生的学习依然是不能放松的,我一直相信,一个会学习的人,他以后也会工作,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问题,但他会有更多的方面去展示自己,这种展示也能变成他的升学优势,这是国际学校的优势。


国际学校不是一个避风港,但我们希望国际学校能让这种压力变成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动力。



03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会学习”这个词,新英才是否能够教孩子会学习的能力,这项会学习的能力,如何教他们?


刘炜:会学习确实是一种能力,其实它也是一种精神。首先是一种安静的精神,中国古人说静能生慧,学习是需要一个人坐下来进行集中思考的过程,学习、思考反复练习的过程。能够静下来,能够有一定时间的专注力,这是学会学习的第一步。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新英才通过三方面来解决。


第一是课堂管理,如果课堂很松散,学生走来走去,这种身体上的慵懒很难让学生精力集中,因此新英才学校会进行严格的课堂管理。


第二是老师的教学,老师能不能讲一堂好课,往往要看这堂课能不能提炼出一个核心问题。提炼出一个真正学术性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都能很快分辨真问题还是假问题,如果一个问题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或这个问题大家就知道,那这个问题就是假问题,而我们要做的是真问题。


第三方面是对学生持之以恒的鼓励。新英才学校的文化叫爱与创造,爱一个人就是要成就一个人,成就一个人有很多种方式,我们始终觉得鼓励是成就人的方式,但这种鼓励不是虚无的鼓励,而是通过对学生深入的观察了解进行鼓励。新英才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会更多,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我们就会找到他的闪光点。


去年,新英才学校有了第一届国内高中课程班,刚进班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好,他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特别喜欢小动物,自己养蜥蜴和一些小虫子,后来我们在学校校庆上给他做了一个展览,从此之后他整个人的学习状态非常好,而且学习成绩也一直往上窜。


一个有价值的人才会愿意去获得更多的价值。很多家长如果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也会发现孩子身上很多的闪光点。


04


主持人:新英才学校的招生考核是怎样的?会主动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吗?


刘炜:我们学校有招生考核,一方面是看学生以往的基本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考核来看学生的潜力在什么地方,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学生是从其他国际学校转过来的,但由于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进度的差异,有的学生第一次只能考20分(满分50),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会建议学生巩固一下再来参加第二次考试。


如果学生第一次考15分,第二次考到25分,我们会发现这名学生有潜力,在和学生面谈的过程中,我们会寻找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因此,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录取,而不是只看分数有没有达到30分(及格标准)。


主持人:学习能力有些差的孩子,来到国际学校之后,该如何补齐学习上的短板呢?


刘炜:可以通过不同的课程来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新英才学校有国内高中课程也有国际高中课程,国际高中课程有3个方向,包括英国剑桥考试局的IGCSE和A Level课程、加拿大的BC课程和美国的AP课程,不同的国际课程各有特点。


英国的IGCSE和A Level的课程特点是严谨、系统,学生学习这些课程,考到一定的分数,就能去到相应的大学,但它对分数的要求是很敏感的。加拿大BC省课程的学术难度相对较低,但它非常强调学以致用,单是英语课就分三门,一是英语课,即普通的英语知识;二是New Media,新媒体强调的是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第三种课程是Speaking,强调的是口语。


AP课程比较灵活,对于学霸学生,AP考试五六门得5分,就可以申请好学校。不过,由于AP考试严格来说是美国大学先修考试,因此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的AP考试考得不好,但他的平时成绩 GPA很高,那这名学生也可以申请美国的好学校;如果学生的AP考得不好,GPA也不太高,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找到他的闪光点,帮助他把闪光点变成实践活动,变成他的项目,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同样可以申请到美国的好学校。


每年新英才学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以上途径顺利升学,我们会为每一名新英才学生打通全球升学路径。


主持人:新英才的国内高中课程跟普通的优质高中有区别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炜:大体上一样,但新英才的英语课是由专门的外教进行讲授的。我们希望通过外教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特别是口语,因为外教在发音、语言规范和纯正性上有天然的优势。此外,与公立学校不同的是,新英才学校的艺体课程和选修课程非常丰富。


所谓名师出高徒,在中华英才书院(国内高考班)中,英语老师是人大附中刚退休的英语教研组组长,我是人大附中以前的历史教研组组长,数学老师是北清的双料本科、北大博士,带出过三个北京市理科状元,物理老师是以前重庆市的学科带头人,化学老师是河北省名校的老师,等等。这样一批老师来做新英才的国内高中课程,放在北京市的任何地方,都是不输任何一所学校的。


05


主持人:关于国内高中课程和国际高中课程,学生在入校的时候就要选定吗?是否有二次选择的机会?


刘炜:入校的时候要选定一个方向,但是学生如果在中途觉得不合适,可以提出申请,经过考核之后,学校会同意学生转方向,这是新英才学校的一个教育特色,被称为“教育立交桥”。


如果学生是新英才的初中生,我们会在学生初中毕业前半年和家长开一对一的家长会,帮助学生你选定课程方向,我们称之为“定制化的多元课程”。学生如果读了半年、一年左右,想要转课程方向,学校会给予学生“多课程间的自由转轨”机会。


此外,我们还会提供“课程之间的互相加持”,比如A Level学生要考牛津、剑桥、帝国理工这样的名校,光靠A Level成绩可能不够,因为大家都是A*的成绩,这时学生可以在新英才提供的AP课程中选修几门,参加大考,AP考试拿到4分或5分,那他被名校录取的机会就会大很多。


对新英才的国内高中,我们在美国大学理事会为学生注册身份,学生就可以用他九年级到十二年级的4年平时成绩,加上我们升学指导团队的辅导,向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大学递交入学申请。国外大学一般发Offer的时间比较早,往往在6月份高考前,学生就拿到了国外学校的录音通知书,他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去参加高考,到时候再选择是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在国外上大学。


主持人:插班生也可以进行新英才学校的入学考试。除了考数学,还需要考哪些科目?


刘炜:还需要考英语,还有一项面试。如果学生之前学的是国际课程,我们会安排英文面试,对于学习国内课程的学生,我们更多采用的是中文的面对面交谈。


总而言之,新英才学校会为学生更多机会,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自己。

家长有问必答

家长有问必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