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校到底想招什么样的学生?这是国际化教育家长圈关注最多的热门话题之一。
每到国外大学录取放榜之日,那些在别人眼中平平无奇的孩子,竟然被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录取。对此,家长不禁感叹,世界名校在招生录取上,真的是一门玄学。
面对国内激烈的高考竞争,以及孩子本身对国内应试教育的不适应,有的家长果断选择中考后让孩子转轨到国际化教育赛道,走海外升学之路;而对国际化教育缺乏了解的家长则持观望态度,不敢冒然行动......
无论选择哪种升学之路,考虑到孩子的生涯规划,家长对国际化教育的各方面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
世界名校在招生录取上是一门玄学吗?
什么样的国际化教育才是真正的优质教育?
外教越多的国际学校,教学水平就越高?
现在,直说择校来帮各位家长填补这方面的信息差啦!帮助家长与国际学校之间进行信息沟通正是我们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近日《教育面对面》的一期访谈节目中,我们请来了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双语学校负责人、升学指导Shi老师,为各位家长在国际化教育方面指点迷津。
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双语学校是一所放眼世界、融合中西、面向未来的12年一贯制双语学校。自2014年创建第一个校区以来,赫德学校扩展至上海、北京、宁波、青岛、南京5座城市7个校区。赫德学校以最扎实创新的双语课程,开创了最适合中国孩子的国际化教育。
北京赫德双语学校的负责人兼升学指导Shi老师是一名妥妥的名校“学霸”,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获得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培养多名学生升入常春藤名校。
本文根据Shi老师在《教育面对面》的分享实录整理,以第一人称陈述。
#01
世界名校在招生录取上是玄学吗?
世界名校到底想找什么样的学生,是留学家长圈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每到国外名校录取放榜的时候,平时表现一般的孩子竟然被哈佛耶鲁等名校录取,在很多家长眼中,这是一种玄学。
其实,不同的学校在升学录取上虽然各有差异,但也有共性或趋同的地方。申请大学的个人文书,题目千奇百怪,但总体上校方想从中看到的是:你是不是一个有趣、眼里发光的人。
曾有一份斯坦福大学申请文书的题目是:
What matters to you most, and why?
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涉及到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不是简单250个英文单词就能说清楚的。有些人写的是爱,有些人写的是生命,有些人写的是方便面。虽然答案千奇百怪,但其实都在表达申请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国外大学录取一般有几大要素,包括个人申请文书、标准化考试。标化考试由语言考试和学科考试组成。标化成绩优秀、申请文书写得好,同时面试顺利,自然会得到名校青睐。
除了共性,不同国家的高校在录取上也有所差异。
以英国和美国这两个热门留学国家为例。英国和美国的大学风格不同,时长也不一样。英国的本科一般是3年,硕士是1年;而美国的本科一般是4年。
英国高校的本科只有3年,因此在大学申请的时候,专业就要选好,申请文书的内容、面试也都以申请专业为准。
有意思的是,面试环节全由该专业、学科的教授来进行,比如牛津大学的物理系教授在面试时会问到波粒二象性的问题,学生需要用英语口语表达这个理论,并把思维过程讲出来。
美国高校的本科时间相对较长,很多大学到了第2年,甚至第3年才选专业,因此招生时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面试官也只会问一些普遍的问题,比如关于人生的思考,关于过去的经历等。
#02
家长在国际化教育上的认知局限
?在一些家长和同学看来,出国留学是一个中考高考失利的备选。这种想法可以理解,因为无论国外的高中、大学还是研究生院,它们的考量维度都相对多元。综合能力较强的孩子,或者“非应试型选手”在出国留学上占有相对优势。
不过,通过我自身的留学和升学指导经验,出国留学或国际化教育,其实内涵了很多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世界的认识。
疫情后的世界新常态,让很多家长意识到世界变化十分迅速。在2030年,80%的工作现在还不存在。面对未来,无论是工作上的挑战还是能力上的挑战,更需要的是合作和创新。
现在刚出生的孩子,他未来可能会一直工作到2100年。新的时代一定需要新的能力,而新的能力必然由新式的教育来创造。
无论从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世界未来的人才需求出发,出国留学或国际化教育的价值远不止于升学。
?出国找一个升学直通车,孩子将来一定能上世界名校,这也是家长容易陷入的一个典型误区。其实,一所真正能给学生提供优秀教育体验的大学,并不会提供保录承诺。
对于刚入高中的学生,无论是走国内还是国外的升学之路,高中三年的学习、奋斗都是非常必要的,只不过不同的升学方式努力的方向不同而已。
?另一个比较普遍的误区是,国际高中的外教越多,学校就越好。实际上,国际学校的优秀教育从业者,包括懂行的家长其实都明白,国内优秀的英文老师和教育部门认证的外教在教学方面各有所长。
以赫德学校的英文学科为例,在赫德中学部英文采用独特的双师教学。国际教师聚焦于读写与文学能力的培养,双语英文老师则从语法、文化衔接上下功夫。这样的英文课程,再配合赫德的金字招牌“全课程”,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与语言,这样全方位多细节的双语人文课程培养的才是真正拥有实力的双语人才。
中学阶段,孩子们的学科难度有了质的飞跃,基于中国孩子学习双语的特质,北京赫德特别安排了双语数学、双语科学等双语理工学科,旨在吸收中西方理科教育各自不同的优势,并达成平衡。比如,中文教授的数学课部分侧重复杂概念摄入,而英文数学部分则注重输出。
赫德学校把中国老师和优秀外教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并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课程安排,带来真正适合中国孩子的国际化教育。
#03
辨别真正优质的国际化教育
目前,国际化教育的路径很多,有国际化学校、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家长如何辨别呢?好走的一般都是下坡路,这与“李生大路,无人摘,必苦”是一个道理。
?家长和学生在衡量一个学校时,首先要考察该校的扎实度。国际课程是一方面,但最终落到实处的一定是教学老师,老师的备课方式、学校的教研方法、导师对孩子的关注度如何、家长反馈多长时间一次、语言学习规划等,都是衡量一个学校扎实度的指标。
?学校能否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也非常重要。国际课程有所差异,未来孩子出国的方向也不尽相同,学校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孩子是否拥有个人导师,导师的指导是否及时、到位,也很重要。
在课程方面,现有的主流国际课程有A Level、IB、AP,还有加拿大的OSSD等。每一种课程有它的发源地,因此有相对比较适应的留学目的地。
IB课程最早为外交官子女所制定,有很多博雅教育的部分,同时对英文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孩子英文很突出,对人文学科有很大的兴趣,那么IB课程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而A Level则适合有某项学术专长的孩子,如果孩子理科很好,文科一般,那这个学生做好数理化就足够了,不需要涉及任何其他的课程。把这几门课学好,加上好的活动和申请材料,也可以冲击名校。
A Level发源于英国,现在适应升学的地域范围也非常广,除了英国以及与英联邦相关的国家,学生还可以申请中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美国。如果家长对全球疫情有所担忧,想让孩子去中国香港或新加坡上学,可以考虑选择A Level 课程。
AP课程则面向美国学校居多,但根据目前世界上的申请趋势,不难发现,如果孩子能在所选的课程中脱颖而出,配上好的活动和个人文书,大部分升学国家也是可以申请的。
由此,家长们在择校时,如果看到一个学校能够做到扎实的课程输出,同时又足以提供给孩子个性化的选择,那他未来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
#04
中考后转轨国际化教育如何准备?
转轨国际化教育方面其实没有那么难,但提前准备是必要的。
?首先,家长要帮孩子树立信心。好的教育都是触类旁通的,如果孩子在初中有学习的底子,那么他在之前学校的收获到国际高中仍适用。
?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做一个合适的判断。如果孩子的各项学科很不错,但英文需要提高,那他需要重点突破的是语言关。如果孩子的数理化比较薄弱,英语很好,那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或者走艺术的道路。找清楚孩子的薄弱点,才能有的放矢。
?此外,趁着假期,让孩子释放天性,探索一些职业的潜在方向也很重要。国外大学的录取不光看成绩,也会看申请者参加的活动,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比如很多学生在中考完都喜欢打游戏,堵不如疏,这时候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研究一个游戏。
很多时候孩子不想做一些事情,只是因为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当他搞明白为什么要做之后,他的自驱力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最后,不管孩子现在的状态怎么样,学术基础如何,帮助他找到让他不厌其烦的事情,成为一个眼里发光的人。这样的教育不管是在大学的出口上,还是在未来的人生中,都将让孩子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