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已经过去一周了,这个月底马上就要出分数了,不知道各位考生心情如何?
有没有把握考进心仪的院校呢?
在高考出分填报志愿之前,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名校招生的“录取规则”
你知道吗?清华北大近半学生,都不是通过高考进去的。
清北超42%的学生不是通过高考录取的
根据网上公开的数据:
清华北大2020年录取人数分别是3860人和3390人,其中清华大学内地3500人、港澳台60人、留学生300人,北京大学是内地2818人、港澳台76人、留学生496人。
而内地仅有的3000来个名额,分到高考的名额仅有不到1500人。
那么除高考之外,清华北大有哪些特殊的录取途径呢?
一共有七项,分别是强基计划、自强/筑梦计划、国家贫困专项、保送生、艺术生、体育生和数学英才班。
如下图: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招生人数最多的是强基计划,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是939人和842人。
把以上这些数字加在一起,除以2020年清华北大的新生总数,就会得到下面这个结果。
清华的特殊渠道录取比例是44.2%,北大是42.2%。
如果再算上港澳台和留学生,清华的特殊渠道录取比例高达53.4%,北大高达59.3%。
所以,留给高考通道的清北录取比列不足50%!
如果你想通过高考这个途径进清北,可以说是难以上青天!只有全国的状元才有机会。
当然,在这七个特殊途径里,有的比参加高考还要难,像里面招生人数最多的强基计划,看起来似乎是一条通向名校的捷径,但需要通过层层选拔,竞争也非常激烈。
也有比参加高考简单的,比如港澳台和留学生渠道。
也就是我经常给大家介绍的DSE考试和华侨生联考。
为什么说这两个途径简单?
第一:报名人数少,竞争低
先看下参加这个两个考试的人数,今年香港DSE报名人数为5.2万(算上自修生),港澳台联考人数就更低了共计4339人(其中港生2460人)。
而对比今年高考,2021年高考生共计1078万,两个考试加起来都不及高考人数的个位数。
但清北给到这两个考试的招生人数呢?分别是60个名额和76个名额。
虽然人数看起来不多,但是跟高考比起来,上清北的概率也甩高考几条街。
而每一个大陆的高考生,都是有资格参加香港DSE考试的。
只要你满足:
以考试年份的1月1日计算,已年满19周岁;
已修毕或正在修读等同中六(即高三)课程;
曾参加过高考或等同的国际考试。
都是可以去报考香港DSE考试的。
但是内地生跟港籍生最终在报考大学上有区别。
这里,港籍生又分为永居和非永居,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报考港校和国外大学无区别:
永居与非永居港籍同学报考港校时,对于港校来说均属于本地生。一视同仁,预留给本地DSE考生的名额约为75%,都是平均分配给永居和非永居学生的!
报考内地大学有区别:
如果是非永居但不持有回乡证,那么不能报考内地大学(香港和海外大学依然可以报考);
但如果是非永居并持有回乡证,那么即使不是永居也可以报考内地大学以及香港大学,海外大学;
换言之,有没有回乡证决定了能不能用DSE来申请内地大学!
数据显示,今年有5.2万DSE考生,但报内地高校的只有4800个,约占港生的9%,竞争还不是很激烈。
所以,如果想通过DSE考试进入内地高校的,家长可以尽早规划。
2. 科技人才计划;
3. 进修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