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学校学费涨幅
上海国际学校学费涨幅
广深国际学校学费涨幅
广深国际学校涨幅也直追北京,基本涨幅都在6%以上,甚至很多学校涨幅超20%。
比如知名的:ULC剑桥国际高中,深外国际部,深国交等,随着名气的增加,升学率的上升,为其买单的就是高学费,甚至每年以10%的比列上涨。
国际学校学费凭什么涨价?
上涨区间合理吗?
国际学校基本是每年以3%-10%的比列上调学费,那为什么国际学校学费年年涨?涨价合理吗?
答案:是合理的。
国际学校学费涨价也是要通过当地教委审批才可以的。
那么学费年年涨,主要是用于哪里了呢?
高昂的人力成本
国际学校与公立学校不一样,公立学校老师的薪资可以有参照。但国际学校并没有。
在国际学校,不仅需要优秀的中籍教师来配合,更需要优秀的外籍教师支持。教师就是学校的核心力量,越是好的学校,老师工资越高、福利越好。
而越能吸引到好老师,学校办学水平也越高,生源也就越好,这是一条循环链。
尤其是招聘外籍老师,学校不仅要派人去海外招聘,甚至还得从国外高薪挖老师,比如诺德安达、德威和姐妹校德闳,每年都会参加伦敦招聘展会。成本都不菲。
另外,与公立学校不同的是,国际学校还会给每科老师配一个助教老师,而这个助教老师的工资都超过了一般公立学校老师的薪资。
场地租金及运营成本
公办学校的用地都是政府的划拨土地,几乎零成本。
民办学校的土地成本,一些已形成集团化规模的民办学校,或有很强的政府关系,或跟房地产开发商合作,所以土地成本上面也有不小的优势。
而外籍国际学校一般用地是采取租用的形式,每年缴纳租金。那些越晚进场的外资国际学校,随着国内房地产价格的突飞猛进,租金成本就越来越高。
比如深圳的前海哈罗学校,坐落于深圳前海合作区,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如此中心的地理位置,地价是咱们无法想象的贵。
一个学校就像一家企业,还需要运营维护,比如寄宿制学校,需要建立宿舍,那么就需要招聘生活老师,招聘各种行政后勤等部门,还有学校有食堂的,食材采购都是来自世界一流的供应商....这些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像德威、包玉刚、耀华等学校,餐饮供应商是世界500强Chartwells品牌
高大上的硬件费用
国际化学校给人的感觉就是“设施高大上”。几年前学校有室内游泳池还是值得炫耀的事,现在却成为了标配。
高尔夫球场、剧场、室内体育馆、游泳池、室内音乐教室、配音室、电影制作室和照片冲洗教室……样样都要花钱。
比如上海诺德安达的黑幕剧场和大提琴室、北京海淀凯文的教学楼均设有空气净化系统,据说光维护每年得大几十万。
这边深圳万科梅沙学院的音乐室配置几十万上百万的钢琴;还有些特色课程需要大场地,如北京汇佳的马术场、高尔夫球场等。
另外,学校硬件设施选择的品牌也是高大上,如上海美国学校、宋庆龄幼儿园直接采用丹麦的某品牌,那价格也是一年年的往上涨。
维护费,采购费上涨了,自然学生的学费也要涨,不然这些支出哪里有钱呢?
所以学费上涨也是情有可原的,学校硬件、运营成本、学生课外拓展等都需要花钱,而这些都来自学生们上缴的学费。
个人觉得学费涨点没关系,毕竟只有学校盈利,才有底气静下心来好好搞教育。
家长竟然选择了国际教育这条“高大上”的教育路线,那么付出更多的金钱也是无法避免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