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包玉刚校长:成绩只是结果,孩子的个性培养才是教育的目的

发布日期:2021-08-30 19:28434 人

摘要

古诗词中,对于老者的形象,有颇多形容。


白居易的“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一副“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老翁形象跃然纸上。


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描绘了“白发苍苍、忧愁郁闷”的老人形象。


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看到的是“蔑视天命、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而在包玉刚实验学校校长吴子健的身上,看到的是“孜孜不倦为师路,矢志不渝教书人”的教育天命。


对于初见吴校长的人而言,一定会被他不怒自威的气场所震慑,但是当视线移至那宁静平和的面容,又会被脸庞上那孩子气的天真所打动。


或许是长期与孩子打交道,吴校长的身上并没有太多的生活和历史带来的沉重。


奉献了大半辈子的教育事业,于他而言,是一场复调叙事、迂回试探和绵长努力的修行。


1

“什么是更好的教育”
从故事谈教育


每一个进入包校的孩子都会被问三个问题:你和别人不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和别人不一样吗?


认同自己身上的独一无二之处,包容他人的不一样,这是包校孩子学会的第一课。


从呱呱坠地开始,『好奇心』便促使着我们开启对生命的探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逐渐缺乏另辟蹊径的独特视角,而这份『好奇心』在包校看来,却是弥足珍贵。


“拆马桶”的故事,是吴校长对外说起包校孩子时,总会提到的。

有一天在小学部,保洁工突然听到卫生间里有声音,打开门一看,一个小男孩正在那里拆装马桶的水箱。


课后我们把他喊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想研究一下马桶水箱冲水的原理和构造。


我们又把家长请来,才知道这个孩子从懂事开始,除了他父亲的名贵手表,家里所有的东西他都可以拆装。


那他为什么在学校里面拆?因为家里的是连体式马桶,学校是分体式的。家长知道以后,当然对孩子进行了批评教育,但同时你们知道家长做了什么事吗?


他特地买了个分体式马桶,让孩子在家里拆装。


后来这个孩子在香港举办的乐高国际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曾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


吴校长认为,“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而其中一个答案,我认为在于孩子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必须从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能力开始。”


有好奇心的引导,才有创造力的发现。


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一个『体育』,一个『美育』,为什么国家现在如此重视?因为在当今时代和社会,我们的教育使命已经迫在眉睫—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才能。


2

“自信、包容、正直”
从课堂谈学生

来到包校参观的学者、家长、领导,对包校学生的评价都如出一辙—自信、阳光、包容。


这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中展现出的共性。而这种共性的培养,体现在包玉刚的日常教学中。


大家都知道,包校是没有成绩排名的。曾有一个孩子在成绩出来后,和老师抱怨说有一门课没考好,老师首先肯定了孩子的问题存在,但同时指出孩子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的优秀之处。


对待孩子都是带着鼓励性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负担压力。“只有当他们将知识和学习看成了解世界的途径,才能将他们的个性张扬出来,才能更自信的站在世界舞台上。”


而在课堂上,包校非常开放,可能就是拿出一张斯大林,或者丘吉尔,或者希特勒的照片,让孩子们针对这些历史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一起讨论世界,研究历史,探讨未来。


对历史事件和社会事件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样的课堂氛围下,他们逐渐会成长为有思辨能力的青少年。


这样的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无关乎成绩,而是善良、正直、有担当。


3

“做一个会观察的家长”
从校徽谈家长

包校的校徽看起来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致,而在蓬勃向上的“树”上,结着三颗果实。


对于这三颗果实,可以理解为包校的三大使命—发展全人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


但也能从这三个维度来解读—学生、家长、学校。


对家校联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包校绝对是上海的佼佼者。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除了生活琐事之外,信中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 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而很多名人,都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生动回忆父母对自己造成的深远影响。所以我们说,家长的一半是老师。


“如果你是一位称职的家长,就要学会观察孩子的成长,并且在他的成长路上不断分析,不断改进,以此成就更好的教育。这对于家长来说,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一项光荣的使命。”


吴校长经常和家长问四个问题:

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究竟有多少?

你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愿吗?

你是否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听听、看看?

你是否定期与孩子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


学会观察孩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学校、老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学生的品格塑造和教育。


包校“故事妈妈”团队和品格老爸老妈团队共60余位家长,以生动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开展品格教育。


Run-A-Way 俱乐部是由包校学生家长自发成立的非盈利公益组织,致力于开发和促进孩子及家长的户外运动潜能。


在课程建设当中,包校始终坚持着让全体老师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原则,来构建高效独特的课程。


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所以每个孩子都有个性特长,家长不能根据自己的设想来培养孩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包校并不会公开成绩排名。


“有些家长可能会很急躁,因为国外申请大学没有成绩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始终认为,成绩只是一个结果,孩子的个性培养是过程,而这个过程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出发点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既然是独一无二的,那怎么能通过成绩来比较孩子的优劣差异呢?”


4

诚信造就创新
从诚信制度谈中国教育的改革


包校的三个使命是发展全能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所以从这个三个使命引申出来的就是包校的核心价值观:仁 、义、 平。


“也就是说,我们的全人教育,首先是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关爱他人,能够讲诚信,能够把自己最有创新性的最有个性的一面发扬出来,并且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关爱他人、讲诚信、张扬创新个性,这是吴校长对包校“全人教育”的解读。


“我一直和别人分享一个故事,有一位家长曾经来找我,说孩子申请美国大学,但有一门游泳课不及格,担心影响申请,问能不能改一下。


后来我们了解了情况,孩子游泳课不及格是因为她由于身体特殊原因无法下水游泳,但教游泳课的是外籍男教师,孩子也没和老师解释。


和这位外籍老师了解了情况后,老师说,虽然能理解,但是是不被允许的。从人文关怀上,老师可以在成绩中做个补充说明。”


从这件事上就说明了,大家在整个诚信制度的建立方面已经有非常自觉的行为。为什么我们要如此重视诚信制度的建立,因为这对孩子的创新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保障。


遵守诚信,发扬创新,这是国际教育未来的大趋势。

家长有问必答

家长有问必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