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分析了上海国际学校市场背景和现状,本文会从国际学校数量、区域分布、办学性质、课程体系等多个维度全面分析上海国际学校,为处于择校中的家长提供帮助,同时也为行业从业者提供精准资讯,我们坚信帮助同行成长也就是帮助学生和家长。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上海国际学校的详细介绍及相关情况吧!
国际学校分类
截止2021年4月30日上海共有135所国际学校,细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民办国际学校、中外合办学校,其中外籍人员子女的学校共24所,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10所,民办性质的国际学校100所,中外合办国际学校1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学生身份有不同的要求。
01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只招收以下类型学生:父/母持外国护照,合法入境来沪工作并取得《外国人就业证》、《外国人居留许可》的外籍人员随行子女;父母持中国护照,在沪工作居住的中国公民境外出生的子女,持海外合法出生证明;全家持中国护照并获国外永居,并提供上海市教委签发的批文;在沪工作、居住的香港、澳门居民和台湾同胞子女。
02
公办学校国际班
只招收有资格参加上海中考成绩的学生,中考分数线达到最低要求方可录取;民办类型的国际学校对学生身份要求比较宽松,对中考成绩一般不做要求。
上海国际学校分布在全市16各区,主要集中浦东新区和闵行区,两个区国际学校数量超过了上海国际学校总量的50%。市区由于教育用地的稀缺,短时间很难出现新的国际学校,最近新开的国际学校主要还是在浦东新区。
上海135所国际(双语)学校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50所;只开设高中阶段项目的学校66所。2020年上海义务教育入学新政规定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有一部分比例的学生将直升本部初中,即校内直升,大部分家长在幼升小择校阶段就会重点关注一贯制学校,很大的原因是看重校内直升的机会,避免小升初面临二次择校,比起只有小学阶段的学校,一贯制学校有较大的优势。对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而言,理论上其高中部招生会比只有高中项目的学校压力小,原因是本校初中部会有一部分生源选择直升高中部。
课程体系区分
上海目前有48所学校开设A-Level 课程;40所学开设IB课程(含PYP和MYP);52所学校开设美高AP课程;16所学校开设加拿大方向课程;还有10所学校开设日本留学方向的课程。小初阶段,受义务教育办学政策的影响,大部分双语学校均不设境外课程,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基础课程的前提下融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因此针对双语学校小初阶段开设的课程我们统称为双语或融合课程。
现有国际学校高中课程体系中IB、A-Level、美高AP课程仍然是最主流的课程体系。
01
主流的A-Level课程体系
特别是A-Level课程,当之无愧已成为上海最热门的国际课程,有48所学校开设了A-Level课程。三大课程体系中,国内家长对A-Level课程的接受度逐渐增加。不可否认,A-Level的课程设置的确适合体制内出来的初中生,但家长对A-Level课程的追捧主要还是中美关系的不确定,一部分学生把留学方向转向英国;另外办学者在各种场合传递的信息使得家长觉得A-Level课程选课少,学生学业压力小,是通往英美名校的捷径。最近几年,不论春招还是秋招,A-Level学校的整体报考人数是最多的。值得关注的是,从2020年下半年至今,日本方向的国际高中需求量持续增长,有接近10所国际学校新增设日本方向留学的课程。
02
IB及其多元化课程体系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提供多通道升学,一所学校开设多种课程体系已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原先只开设IB课程的学校,纷纷增设了其它课程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校有:上海平和双语、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位育中学、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这四所老牌IB学校中,平和增设了IB和AP融合的课程体系,即AEP课程,该课程难度介于IB和美高AP课程之间,选择性的学校几门IB课程和AP课程;其余三所学校均新增了A-Level课程作为补充。有不少人曾预测,老牌IB学校新增A-Level课程将会打破市场格局,冲击到A-Level头部几所学校,至少目前还看不出这一现象,未来几年也很难。
不仅是因为领科,光剑这几所A-Level学校的品牌已经根植于家长心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IB学校对待A-Level课程做着看的心态决定了很难对头部A-Level学校造成大的冲击,最怕IB体系的办学者高傲地认为能做好IB课程就一定能做好A-Level课程!其实,两者没有必然联系,IB和A-Level的课程理念,考核方式,对师资和生源要求都有不小差异,众多变量下还想着把过往IB的办学经验复制到A-Level课程上,成功的可能性极低。
03
课程体系的扩张和聚焦
在这波变化的浪潮中,有学校积极改变,应对学生多样的需求;也有学校始终选择不变,聚焦做好一种课程。不敢妄加评论扩张课程体系和聚焦一种课程孰优孰劣,扩张和聚焦类似于“大而全”和“小而美”的理念,开设多元课程意味着有更大的市场,更高的营收;聚集一种课程,会错失一批学生,但是会让目标学生群体享受更好的学习体验,收获的是口碑和尊重,从而提升学校品牌溢价能力。
教育和商业
2021年,上海国际学校高中段除去10所公办学校国际班(公办学校国际班有政府补助,学费跟本部学生相同,不具代表性),每年学费均价已突破18万,接近18.5万。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德威以每年33万的学费位居第一;民办国际学校中,诺德安达,赫德双语等几所学校学费达到了23万每年,属于最贵的几所学校。
2016年,新修订的《民促法》明确规定,办学者可以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选择设置营利性质的学校,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投资者对教育的关注度,在高中阶段体现尤为明显,使得教育和商业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接触过一批富有管理经验,对教学充满热情的办学者,这些在教育界深受尊重的管理者在接手一所国际高中后往往达不到投资方对学校发展的预期,最终和学校不欢而散。现如今国际高中的管理者不仅要有教学管理思维,还要懂得市场运作,前者是对学生负责,后者是对投资方负责。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市场手段出现在教育行业,显然会促进教育行业特别是国际教育的发展速度,但是能否走得稳还要看教育的根基是否足够稳健,也就是对办学使命的坚守,对教学的重视和对学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