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2021年上海国际学校地图上篇

发布日期:2021-08-27 12:31412 人

摘要

受疫情影响,2020年出国留学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在2020年下半年发布的《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全球留学生白皮书》中显示,接受调研的三万名全球留学生中超50%的学生表示留学收到疫情影响,中国留学生受到疫情影响的人数最多,占比66%。超过半数的中国留学生生决定推迟留学计划,一部分学生决定更改留学目的地,有近5%的学生决定放弃留学。


熬过最难的2020年,时间来到2021年。国内疫情和国外部分国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留学行业已经有复苏的迹象,但是国际学校的处境没有太大改善,似乎比以往更加艰险。上海众多国际学校依然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造成:


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学校增幅远超学生需求量

2010年至2017年,上海的国际学校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家长对国际学校也是盲目追求,整个市场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只要有个办学场地,找个国外合作高中,请几名外教就能招到百余名学生。最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上海家长趋于理性,选择就读国际学校也越来越慎重,一部分家长为了追求双保险,让孩子就读体制内高中,通同时准备出国留学的相关语言考试和学科考试,根据未来国外疫情的发展和国际政治形式的变化,最终决定出国还是参加国内高考,做到可进可退,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外,随着近几年江浙一带的国际学校迅速崛起,有不少比例的学生选择留在当地就读国际学校,削减了上海国际学校的生源数量。

上海130余所国际高中每年累计可容纳近15000名新生,除去20余所只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学校,剩下的100余所招收国内学生的国际高中,每年对新生的需求总量也超过了12000人。随着上海本土家长择校趋于理性以及江浙一带本地国际学校的快速崛起,上海国际学校整体招生压力将会持续存在。


学校间两极分化现象愈加严重

疫情对国际学校带来一定冲击,但是对于头部学校而言这种冲击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疫情对行业的冲击加速了国际学校的洗牌,使得上海国际学校的格局更加清晰,鲜明,这对头部的学校而言不可谓不是好事。2020年在整体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星河湾双语学校、包玉刚实验学校、文来中学国际部较2019年招生数量有着不小的扩招,三所学校扩招总数接近200人。其它学校如光华剑桥、wlsa上海学校同样也是进行了大规模扩招。


反观,大部分国际学校为了完成既定的招生指标,都一定程度降低了招生门槛。即便如此,还是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未能完成当年的招生指标,少部分学校招到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所收取的学费不足以覆盖运营成本,这对学校未来持续稳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近几年,头部学校依旧火爆,不但没有降低考试难度,由于学生扎推报,导致了头部这几所学校录取率逐年呈下降趋势,更加难进。长此以往,整个行业两级分化将会愈加严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头部学校可以不断扩张,抢占市场,剩余的大部分学校将在“活下去”的边缘徘徊。


国际学校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缺少特色

上海有超过130所国际学校,数量位居全国之最。数量众多的国际学校为家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位参加完展会的家长说:“来展会之前思路还是挺清楚的,逛完展会完全不知道改怎么选学校了,嘉宾还有招生老师都说自己学校升学好,课程资源丰富,感觉这些学校除了校名不一样,其它都差不多。”


确如家长所言,上海的国际学校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虽然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的办学理念,开设的课程也会有区别,但是在实操过程中学校间的差异还是非常小的。特别是A-Level的学校,以前戏称叫“洋高考”,现在已经彻底变成了“高考”,学校最终通过比拼谁的名校录取学生更多,来体现其的优势。2020年和多所A-Level学校的办学者有过沟通,这些办学者表示:“上海的A-Level市场已经完全走向极端,赤裸裸的变成了应试教育。”对于市场另一端的学生和家长而言,选择A-Level学校就是看这所学校的升学率和出分率,只要这两点能保证学校其它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保证升学率和出分率,就不难理解头部几所学校想进各种办法抢夺优质生源,在官微官网,各种展会上鼓吹升学率吸引家长的关注。新兴的A-Level学校是坚守自己的办学初衷,走出另一条特色道路还是随波逐流,效仿头部几所学校,为了升学率,用尽各种办法吸引几名优秀学生的加入,保证毕业生中能有一定量的名校录取?目前看来,选择后者的远多于前者,大部分人还是相信办学是有捷径的。


政策收紧

早在2016年,上海市教委就涉外中小学开办的国际课程中存在的违规提前招生;中小学部分或全部引进国外教材进入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突破中国主权等问题进行整顿。此后,市教委加大了对国际高中的监管力度,在审批流程,教学监管,招生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面对残酷的外部环境,上海及周边的国际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求突破困境。



01

增设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化出国需求


?上实剑桥浦东校区(东光明中学)新增日本留学项目;

?新纪元双语学校新增日本留学项目;

?浦东常青藤学校新增日本课程;

?燎原双语学校新增IBDP课程;

?文来国际高中新增A-Level课程;

?上海UEC国际高中A-Level;

?民办位育国际中国新增OSSD课程;

?上海赫德双语学校新增艺术方向课程;

?建桥国际高中 OSSD项目

?英创学院 A-Level(艺术方向)

?上海金茂双语学校等



02

更换校长


企业办不好,CEO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做不好,校长同样得承担责任。2020年6月至今,多所上海多所国际高中对校长进行了调整。比较知名的学校有wlsa、上海赫德双语学校、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华二紫竹国际学院。这波调整的大潮中,有学校突破困境,逆势崛起,也有学校依然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一个校长能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这一点在华二紫竹国际学院得到了充分的验证。2020年6月底,华二紫竹国际学院官宣前上实剑桥毛克非校长加盟,引起了不少关注,一时间华二紫竹成为了现象级的网红学校。华二紫竹国际学院逆势爆发跟毛克非校长的加盟不无关系,这位自带一定流量的校长足以吸引一部分跟随的家长。当然,华二紫竹的爆发也得益于整个市场变化,2020年,上海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校之一,交大A-Level在交大高层的拍板下官宣停止招生,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一下给上海A-Level学校释放了许多生源。交大A-Level原先对标的学校是上实剑桥,哈佛班的入学标准基本达到了上实剑桥的招生要求,每年招生季参加两家学校入学考试的学生中有不少重合部分。当原先已经被交大A-Level录取的学生看到上实剑桥的校长去了华二紫竹学院这样的信息,一定会蠢蠢欲动跑去华二紫竹国际学院所在的老闵行逛一圈。这时候大家突然意识到华二紫竹国际学院有华二系背书,名牌学校!加之硬件又如此出色,整个园区大气,上档次,这不就是理想的目标学校吗!


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好的管理团队能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校长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如果管理团队不能整体提升,更换校长也无济于事。一所学校从生源的爆发到站稳脚跟,在行业立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见过太多一夜暴富的学校,但“暴富”之后能经得住市场考验的学校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是“内功”太浅。多年后阿德科特,华二紫竹或许会成为行业典型案例被研究,这种“史玉柱式”的营销将被大部分学校模仿,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办学者都带有“一夜暴富”的赌徒式思想,我们闭着眼都能想象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是多么急功近利。


当年史玉柱卖的保健品,虽无功效,至少没什么副作用,消费者只是交智商税而已;而学生如果进入一所不适合的学校,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时候家长就不是交智商税那么简单了,有可能得交财产税。



03

调整入学考试形式,简化考试流程

最典型的是UWC,虽然地处苏州,但是每年新生中有不小比例是上海籍学生。2020年12月底,UWC对申请进行了调整。从即日起申请UWC的学生不再需要所在学校提供任何材料。


1. 申请学生不需要提供推荐信。申请学生也可以选择提供推荐信,但这不再是强制的申请要求。

2. 申请学生仍然需要上一学年的成绩单,但不再要求提供官方成绩单。申请学生可以提供复印件、电子成绩单或其它形式的成绩单。一旦被UWC录取,则需要在入学前提供成绩单原件。


在整个社会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的背景下,办一所有价值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校充满这挑战,很重要的一点是太多因素在改变,谁都不敢断言未来五年或十年教育改革将走向何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众多变化中尽可能找出不变的点。《超越PISA,如何构建21世纪教学体系》一书中通过对学生能力国际评项目PISA数据的解读发现了表现卓越的学校体系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有两点印象深刻,一是卓越的学校体系倾向于在不降低教育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实践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二是卓越的学校体系在选择和培训教师时非常谨慎,同时营造出具有团队合作的氛围,鼓励教师在专业领域不断创新、进步。


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总结了那些卓越公司的成功经验,提炼为以下三个方面:做造钟师,也就是做建筑师,不要做报时人;拥护兼容并蓄的融合法;保存核心,刺激进步。“造钟”的原理,即企业制度和文化的设计思想,就是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要使“钟”持续地自动运转,就必须坚守自己的核心理念,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进行各种创新,不断进步,这就是“保存核心,刺激进步”。对学校而言,我想“核心”指的就是对办学使命的坚守,对教学的重视,对学生的爱。

家长有问必答

家长有问必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