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育的家长,最近一定都特别忙!有没有感觉自己潜伏的各大教育类社群比以往更活跃了?
是啊,升学季到了!
3-4月份是体制内外中小学校升学政策、招生方案集中发布的日子,同时也是美国高中、美国本科常规批次录取发榜的日子,不论是关注国际教育的家庭还是一心高考的家庭,在这段时间都可谓面临着信息轰炸,中高考政策改革、名校录取榜、学费涨价、对口划片、全民摇号……
升学政策不断革新,走那一条路才是最佳教育规划?
教育局最新发布的招生政策,学校层面是如何实施的?
A学校和B学校,各有千秋,择校难题如何破解?
01、入学条件类问题
Q1:外地户口能上国际化学校吗?
A1:外地户口除了不能读纯外籍的国际学校,其他体制外的学校都可以读,但是视不同类型学校、当地升学政策要具体分析,需要留出的规划时间不一样。
国际化的学校可分三类:纯外籍子女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和民办类学校,纯外籍子女学校会有国籍限制。
我们常说的“国际化学校”通常指的是以出国留学为升学目标的学校,包括民办双语学校、公办学校国际班(通常是高中)、国际课程中心等。
外籍子女学校为与前者区分,常被称之为“纯国际学校”,在命名上,国际化教育发达的地区命名要求更严格规范,比如上海于2017年进行了校名规范,要求外籍的学校统一以“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后缀。当然也例外,比如上海中学国际部。
对于民办双语学校的小学、初中部,因其受教育局管理入学条件方面需要满足当地义务教育入学招生政策要求,外地户口需要有居住证、积分等条件,至少提前半年要开始积累社保等申请条件。
对于民办国际高中,很多学校是有全国招生计划名额的,如果自愿放弃中考走体制外升学路线,孩子在初三进入民办国际高中时可以不用准备居住证、积分等事项。
Q2:孩子有港澳台或外籍身份,升学体制外双语学校有优势吗?
A2:基本上没有。
对于有摇号政策的地区,是否能够升入体制外双语学校要看摇号结果;对于无需摇号,通过考试+面试入学的地区,比起国籍身份,热门学校招生官会更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家庭背景,“双非美宝”并没有明显优势。
孩子的港澳台、外籍身份更大的优势体现在于升学路径的自由度上以及未来大学申请时的学校偏好上。
那么问题来了,有家长会问:是不是美宝以外国人身份申请清华、北大很容易?
不好说,政策年年变,好好学习才是王道,可以确定的是,国际课程学生申请香港的著名大学确实比用高考成绩申请要容易的多。
Q3:孩子没有港澳台或外籍身份,可以入读纯国际学校吗?
A3:不能。如果家长未来希望孩子走纯国际学校路线,那么请尽早为孩子规划国籍身份哦。
Q4:读国际高中,需要参加中考吗?
A4:视不同类型学校、当地升学政策而定,以当年度学校官方公告为准。
一般来说,如果要进公立学校国际部,那么就需要参加中考,并且达到分数线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学校校考要求。
如果要进民办国际学校高中部,那么根据学校类型、招生政策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多数民办国际学校高中部不需要中考,9年级即可入学,学生通过春招、秋招的入学考试、面谈择优录取。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民办学校比如21校(上海21所高中国际课程班和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中的民办学校,也是跟公办学校一样要求中考成绩。
只有受教委认证的学校才会在招生时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中考,但也只有这些学校才能提供国内高中学籍。
如果有外籍身份,未来要进纯外籍的国际学校高中部,那显然不需要参加中考啦,但是入学考试+面试是少不了的。
02、学校资质类问题
Q5:国际化学校的资质是指什么?
A5:国际化学校有无资质是指学校是否获得了国内教育部门认证的办学许可证和国际组织认证授权的国际课程资质。
目前主流考试委员会授权机构包括:IBO ( 国际文凭组织)、CIE(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Edexcel ( 爱德思考试委员会)、牛津AQA(牛津AQA国际考试局)、CollegeBoard ( 美国大学理事会)等。
Q6:学校是否得到国际课程/组织认证,重要吗?
Q7:国际化学校里的学生有学籍吗?
A7:小学、初中阶段的国际化学校(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其实都是双语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内都是有国内学籍的。
高中阶段的国际化学校类型更丰富,不在中考批次招生的国际化学校例如国际课程中心、个人学校、国际高中的学生都无国内学籍。
公办学校国际班里的学生都有学籍,学生理论上可以“双轨制”,准备留学的同时,参加高考。谨慎操作,学神级别的牛娃才能同时在体制内、外课程中游刃有余……
既然很多国际化学校高中并没有国内学籍,那么学籍到底重不重要?
这就得看个人需求了,如果孩子未来是要进国企、考公务员的,那么拥有完整的国内升学背景就有意义,反之,没有国内学籍对于体制外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实际影响。
03、国际课程类问题
Q8:IB、美高+AP、A-Level、加拿大、澳洲等国际课程怎么选?
A8:这个问题要辨析起来很复杂 ,选国际课程体系要综合根据孩子的学业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留学目的地、性格特征,同时也得看家庭经济条件、社会资源、家校距离,所有择校要素都得全面考虑来决定。
没有决定目标留学国家,英文好,自我管理能力强,文理均衡,选IB;
已经决定去美国留学,选课上希望得到更多自由,选美高+AP;
已经决定去英国留学,理科好,选A-Level。
Q9:国际高中到底是几年制的?为什么有的3年,有的4年?
A9:公立学校高中国际班为3年制,民办学校国际高中3年制、4年制都有,一个学校可能同时提供3年制或4年制的学习方案。
以A-Level课程为例,英国本土是4年制学习,2年GCSE+2年A-Level,但是到了国内IGCSE这个阶段可能会被压缩。
四年制的A Level 学校提供完整的两年的IGCSE课程,而三年制的A Level 学校把这两年的课程压缩成一年,通常称作Pre-ALevel 。
Q10:公办和民办学校的国际部课程一样吗?哪个更好?
A10:公立国际班的国际课程一般是引进国外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而民办国际学校则不一定,有部分民办国际化学校会选择自己开发课程体系。
从整体感官来说,公立国际班是偏应试教育,而民办国际化学校则偏全面发展。
但从本质上来说,公办、民办只是办学主体性质的不同 ,好与不好还是因学校而异,要具体分析。即使同样类型的学校,也差异很大。
Q11:体制内学生转轨体制外学校读国际课程,有哪些挑战?
A11:显而易见的是对英文语言能力、不同标准体系下知识内容差异的挑战,但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隐性的挑战,比如:
教学方式不同:体制内的教学方式重在给予、传授,体制外的重在引导、激发,学生需要自己花更多时间自我探索,基础部分知识老师不会一再强调、反复练习。
评价方式不同:体制内的评价方式以书面考试为主,而进入体制外学校后评价方式更多元,很多作业是以口头展示、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这就对孩子的公共表达能力、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04、学生管理类问题
Q12:国际化学校在对学生管理的风格上是不是都比较宽松?
A12:相对来说是的,但也不尽然。特别是一些公立学校国际班或者公办学校背景的国际化学校,在学生管理风格、教学风格上基本都与传统学校无异。
对于想要追求更活泼、更自由的校园氛围的家庭来说,可以通过访校、与在校生、业内人士交流了解学校管理风格。
Q13:国际化学校能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吗?
A13:部分时间可以。
国际化学校相比传统学校有更多需要通过电脑查阅资料、电脑制作多媒体展示作业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生活无法完全脱离电脑,但是绝大多数国际化学校都会严格管理电子设备,并设置固定的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Q14:国际化学校有分班考吗?会分层教学吗?
A14:会分层教学,但并不一定会分班。
国际化学校的分班考试与体制内学校的分班考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国际部分班考试并不会“分班”,因为大部分国际学校没有行政上的“实验班”或“普通班”,国际学校的分班考试其主要目的是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分层,各科目进行各能力级别的教学,让不同能力的同学接受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
05、毕业去向类问题
Q15:国际化学校相比公办学校国际班在海外大学录取上,有优势吗?
A15: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未来想在本科阶段进入海外大学学习,那么从小就读国际化学校是首选,无需经历转轨之痛,国际化学校的培养模式、评价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国外学校相近,学校会配备升学规划团队,学生顺理成章进入海外大学的申请之路。
对于学霸学生来说,通过中考进入公办重点学校国际班是个“性价比”非常高的方式,最后仍然可能取得很好升学结果。
从每年的名校录取榜来看,上海地区公立、民办实力基本均衡,而北京则公立学校实力明显大于国际学校,各地政策、国际教育发展情况不同,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会有差异。
Q16:国际化学校会给学生发毕业证书吗?
A16:会。
教委认证的国际部/国际班/学校学生在通过毕业考试后一般会获得双学籍毕业证。
教委未认证的民办国际化学校以及国际学校学生,一般通过测试后则只能获得国外毕业证。
Q17:跟海外学校/教育品牌合作办学的国际学校,可以转学去该校的海外校区吗?
A17:要视学校具体情况而定。
一部分学校是把建在中国的学校视为海外空间延伸,与主校区是同一个学校,转学就相对容易;
Q18:为什么有的学校公开毕业去向,有的不公开?是毕业去向不好吗?
A18:不一定,一部分学校的确是升学结果不佳不愿公示,还有一部分学校却是出于对学生隐私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