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血泪教训!为什么我劝你不要轻易报「幼小衔接班」!

发布日期:2021-08-31 11:47554 人

摘要

每到暑假,幼小衔接就成了很多家长最关心的事:该报什么班?上什么课?拼音重要还是算术重要……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身边每天都有一堆家长跑来问这个问题。


而我的回答是“千万不要轻易报幼小衔接班”。


每次我都会耐心地给每位家长讲解并分析里面的利弊,但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

 

内卷的大环境下又有几个人能听进去这些专业的建议呢?

 

今天我就结合亲身经历的几个例子和大家聊聊幼升小的真面目!


图片

佑哥妈咪 

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幼教人,从事一线幼儿教育工作8年,90后宝妈,佛系鸡娃。


01.
幼小衔接班真的有用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说到幼小衔接,大家想到的就是外面的这些所谓的幼小衔接的机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只有上了这些机构的班才叫做了幼小衔接。

 

接下来想说说我身边一个家长的亲身经历!

 

现在的很多家长一到幼儿园中班结束就不选择继续上大班,而是退园去选择上幼小衔接机构。


只有这位家长非常斩钉截铁地对我说:我们家的老二再也不能去幼小衔接班了。

 

听到这个话,其实我有些诧异,因为说实话在现在这样一个内卷的环境下,能持有这样观点的家长不多。

 

这位家长本身就是一位小学老师,她能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她们家的老大吃了上幼小衔接班的苦。

 

老大今年四年级,在前三年的小学学习生活中,成绩可以说是名列前茅,语数外这三门功课都是满分,而且前三年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

 

当然老大在幼升小时也是报了幼小衔接的机构,一开始的时候这位妈妈还非常得意自己幸亏给孩子报了这样的机构,孩子才能有这样的成绩。

 

然而到了四年级,老大的成绩直线下滑经过了解他并不是不会,而是不会听讲,不会听老师讲的哪一点是重点。


导致的结果是小学四年级就要请家教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只要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成绩就能提高,只要不这样做,成绩就不如从前!

 

这时这位妈妈才开始自我反思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成为现在这样,这种断崖式的成绩下滑也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由于孩子幼小衔接机构的学习,在前三年还能吃吃老本。

 

到了四年级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提升,又由于前期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导致在课堂上不会听课,课堂的吸收能力很低,所以在四年级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就是我想和大家说的上了幼小衔接班并不是进了保险箱,上了幼小衔接并不代表就能非常顺利地升入小学


真正的幼小衔接并不是粗暴地去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

  

更不是家长们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去给孩子报一个这样的班就不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阅读、思维、专注力等一系列东西的培养!

 

说完上面的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自己的思考?

 

我在学前教育领域学了四年,并且在一线待了8年,接触过无数家庭和孩子,也接触过很多教育领域的专家。


我想站在我的角度谈一谈关于幼小衔接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幼小衔接?除了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我们更应该做哪些准备才不会像上文那位家长经历“四年级现象”

 

当你在逼着孩子上所谓的幼小衔接班的课程,或者是做那些完全“小学化”的拼音、算数的幼小衔接试卷时候,你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真正的幼小衔接?

 

接下来我想请大家看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这本学前教育专业书籍里关于幼小衔接的定义:

 

即:“积极推动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重点做好语言、初步逻辑思维等学习适应能力的准备,以及主动性、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大家看到上述的定义之后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各位家长只把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作为幼小衔接的唯一内容的话,我只能说您的教育观念并没有达到一个正确的观念和水平。

 

早在2019年的第八个学前教育宣传月中就指出要科学地做好入学准备,这里说的科学就包括上述定义中所说到的语言、逻辑、思维,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专注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一系列的衔接。

 

真的有孩子是因为整理书包整理的慢或是因为上课不敢和老师说去上厕所或者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或是因为不能融入一个新的集体中,而不愿意去上学,对上学产生抵触!

 

我们在近些年的教育大环境中经常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洗脑,所以一股脑的去报各种班来让孩子在知识上抢跑。

 

但是请各位家长深思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怎样让我们的孩子“不输在终点线上”!

 

也就是上述定义中所提到的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准备和奠定基础!


02.
幼小衔接父母到底应该做哪些准备


上面说了这么多上幼小衔接班并不是粗暴的让孩子学校小学知识。


那关于幼升小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第一点:家长要有一个正确地教育观念,要有一个整体的大的教育观,要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准备!

 

不报班不代表作为家长我们不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我们不去培养孩子的习惯、能力和技能。不报班代表着我们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曾经发过一个关于不建议大家去报幼小衔接班的帖子,被很多宝妈喷的体无完肤,被喷后我自己反思,难道是我这些年的经验和专业经验都白学了吗?

 

我一度怀疑我自己,后来在我自己的迟疑下,我去咨询了重点小学的老师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她和我的看法是一致。

 

当我问她应该怎样做时,她告诉我,其实为小学做准备,其实很简单。


从上小学后家长就要更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前要多关注孩子的预习,课后要马上去帮助孩子复习。

 

在这样一个拼妈的时代,任何一刻我们都不能松懈,这里的拼妈,拼的不仅是妈妈的时间、精力,更多的拼的还是妈妈的教育观念和格局!

 

第二点就是:从学前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这里还包括专注力、语言、逻辑、思维等一系列的东西,这可比上幼小衔接班累多了。如果这些东西你在学前不去注重和培养,那么这才是真正的没有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起点!

 

那这些东西都应该怎么培养呢?


比如拿我自己来举例,从几个月就开始给我儿子读绘本,到现在一直坚持,我关注的其实并不是他能从这些绘本里认识了多少字。

 

而是通过长期的坚持,让孩子养成了一个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天我和他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进行亲子阅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专注力是非常好的,所以这一点是我比较欣慰的。

 

再有就是通过绘本长期阅读,我更关注他自己本身对画面的理解、猜想和表达,在这方面他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当他天马行空地表达他自己对画面的理解时,我都会积极的与他互动。

 

长期的亲子阅读也为亲子关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我在儿子阅读方面的坚持和培养,可以说他现在已经基本养成了良好地学习习惯和兴趣,并且愿意去阅读,专注力也非常好!

 

对我而言,这样阅读习惯的坚持比他认了多少字和会算了多少题更令我欣慰!

 

第三点就是:不以短暂的结果性的东西为导向。


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效率的时代,好像什么事情我们都讲究效果。

 

但是育儿这件事情,我们最不能做的就是通过短期的训练去达到效果!

 

这也是现在很多机构的做法,就是为了让家长们看到效果去让孩子大量地训练,因为只有家长们看到了效果,才觉得这个钱花的值了!


接下来也要讲讲一个家长亲身经历的例子。


这位家长跟我说之前她女儿上的是一个国学启蒙的幼儿园,每个月都会给家长们做一个结果性的展示。


一开始她女儿表现出了对国学内容的极大兴趣。但后来随着这样活动的增多,她女儿表现出了对背诵这些内容的极大抵触。

 

后来不仅是对这些内容抵触,连对上幼儿园也开始了抵触,每天都恐惧去上幼儿园。

 

所以这就是我想和大家说的,在学前的这个阶段,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以结果为导向去训练孩子,不要急于求成。


如果只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去训练,往往有的时候是害了孩子!

 

所以关于幼小衔接,我们家长首先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观念,另外还要有一个宏观的教育观念和格局。

 

明确幼小衔接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短暂的结果性的效果。

幼小衔接的目的是更好地适应整个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家长更应该做的是怎样为孩子以后长远的发展做准备和奠定基础。

 

还有一点非常要明确的是:


即便是我们要给孩子去选择报班,也要去看它们所采取的方式是否是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学的内容是否是符合孩子的这个年龄阶段的。

 

否则拔苗助长,超前的填鸭式的教学和机械训练反而会磨灭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的学习生涯是漫长的,如果让他在学前和小学阶段就感到学习是痛苦的,那我想家长的培养和教育也是失败的。

 

家长们更应该做的是在学前就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一系列学习品质。


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付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在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这远比给他报一个班要难的多,也复杂的多。

家长有问必答

家长有问必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