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为什么说国际学校的每处建筑都有着它专属的作用?最后这点非常重要!

发布日期:2021-08-27 20:45339 人

摘要

各地国际学校里“高大上”的校园环境、齐全的建筑设施只是为了好看而已?空有“美丽的皮囊”?不,美丽校园背后透露出的教育理念才是重点,不仅仅是为了外观好看,还有强大“内核”,学校的建筑布局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建筑为何要落地于此都是有理由的。


这是因为校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拥有符合当下教育的学习环境,学校不仅能够实现文化育人,更能环境育人,在环境中影响学生,达到软件与硬件双管齐下的收益。


在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建筑环境学院进行的一项研究样本中,学生表现变化的近75%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归因于设计和环境因素,与此同时,在所有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很幸运地享受到好环境的学生,其成绩有望提高25%。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样的环境是好的?是鳞次栉比的建筑吗?是流水潺潺的原生态景观吗?这只是一部分,好的环境能够真正适应于现代教育方式。



对于国际学校来说,好的建筑布局能够为国际教育赋能。接下来就对比国内普通中小学校的现状,总结国际学校校园环境及建筑设计四大特征。


集中式的功能布局


国内普通中小学校的布局大多强调功能分区,各功能区相对独立,以相似的板式教学楼并联形成严整有序的教学空间,艺术教室、图书馆、体育运动场所等分设在不同区域,空间结构相对单一、整齐。


相较之下,国际小学和国际初中则是采用集中式布局,建筑集约化程度高,教学、研讨、图书、体育娱乐、餐饮、办公等功能相对集中,各功能区之间可以通过室内连通。


多功能的复合空间


这类空间设计以多功能的复合空间为主导,入口空间兼有门厅、餐厅、自习讨论、交流、接待、等候等多种使用功能。综合利用走廊、中庭等空间设置储物、休息、讨论、交流、阅读、娱乐等功能区。


多功能复合空间的组织打破了传统中小学校单一乏味的空间功能布置,学校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对空间进行个性化组合布置,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公共空间、教学设施的使用率,也有利于拓展教学空间,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


核心的共享活动空间


国际学校常以多功能的共享活动空间为核心组织布局,各种功能用房围绕其布置,为学生提供展览、休憩、交往、娱乐的共享空间。


以共享空间为核心组织布局,不仅可以清晰地组织交通,提高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创造充满活力的公共活动氛围,促进各班级、各年级间的交流互动。


灵活开放的教学空间


国内传统的教学空间是以适应“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师生在一个相对固化的空间中进行教学活动,教室空间较为封闭、单一。


国际学校的布局与国内传统教室不同,教学空间采用开放式布局,教室布置形式灵活多样、空间多功能复合,增加储物、办公、音乐、娱乐等多功能区域。


教室之间大多采用轻质幕布、活动隔墙等灵活隔断,随着授课内容、活动形式的变化,教室可以转化成全开放式、半开放式或封闭式的空间,打破班级甚至年级之间的界限。


教室与活动空间、走廊等组成学习单元,走廊成为兼有教学辅助、讨论、展示、休息、娱乐的多功能空间,实现教室空间的延续。


其中,天津地区的天津黑利伯瑞国际学校就采用集中式布局,教学、研讨、图书、体育娱乐、餐饮、办公等功能相对集中,建筑常以综合体的形式出现,实现普通教室、专业教室、行政办公、后勤服务的一体化。


集中式布局一方面利于教学、交流,使用便捷。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室外空间,增大了室外活动场地,使学生拥有足够的室外空间进行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最后,在国际学校里,重要的是为谁而学,告诉学生们到底学习是谁的事情,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想要学些什么东西。


校园环境的设计则是给孩子们相当多的主动权,培养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并且乐于去学习。

家长有问必答

家长有问必答

标签: